close

「公司必須盡全力去搶每一個顧客」哈佛商學院實用知識(HBS Working Knowledge)網路週刊,如此形容現今競爭慘烈的零售市場。


要在三千弱水中,成為顧客只取一瓢飲的選擇,有些零售業者採多通路策略,從店面、郵購、網路等多管齊下賣商品。四月初,在哈佛商學院舉辦的研討會上,Bath & Body Works沐浴用品連鎖店的品牌主管維藍朵(Martha Velando)直指,「多通路零售的重點在於拉大品牌。」她表示,有些公司擔心,增加銷售通路不僅增加支出,而且通路間會互相搶生意,但是事實正好相反,「透過多重通路接觸我們品牌的顧客,是我們最有價值的策略。」

Abercrombie & Fitch服飾連鎖店也善用多通路策略,該公司的資深經理努佐(Mike Nuzzo)表示,在不同通路上,品牌都應該保持一致。公司的一大核心顧客是青少年,因此在店面,公司透過高品質的音響系統播放音樂、在店中噴灑香水,讓購物環境展現出品牌特色。在網路上,該公司也強調品牌形象,顧客可以觀看刺激的運動片段、得知店面舉辦免費演唱會的消息等。努佐表示:「品牌就是關於為顧客創造一個情緒性的經驗。」公司的店面及網路,都在努力營造相同的經驗。

雖然保持品牌的一致性很重要,但是公司也需要為不同的通路做調整。當華瑪百貨推出網站時,一開始的想法是把店面複製到網站上,後來發現這個做法行不通,因為顧客不願意為衛生紙這種日常用品支付運費,很多產品無法直接從店面拿到網站上賣。

除了多通路策略,公司品牌以名牌之姿出現,也是成為顧客寵兒的一個方法。近幾年來,無論景氣好壞,名牌都一樣熱門,有些消費者在各種支出上省錢,買名牌卻是省不得。哈佛商學院企管教授柯恩(Nancy Koehn)分析,透過建立中階,甚至低階價位的市場,名牌已經被重新定義,可以賣給每一個人,成為新的必需品。例如,以前星巴克的高價位咖啡,曾被視為是奢侈品,現在卻成為大眾日常會去喝的飲品。

美國服飾品牌Elie Tahari,近三年的營收成長了三分之一以上,原因之一也是品牌的訂價正確。現在的消費者想要具有設計感的產品,能夠讓他們嚐到名牌的滋味,但是價格又必須是他們負擔得起的,「有點貴又不會太貴,是非常有效的價格定位。」該公司的主管表示。

創業家(Entrepreneur)雜誌提醒,想要成為顧客選擇的公司,不要再用昨天的方法,來分類今天的消費者。該雜誌解釋,幾十年來,許多公司根據年齡、收入、性別等人口統計面向,將消費者進行分類,現在可能需要重新評估這種做法。以婚姻狀況為例,現在的消費者不再只是已婚或未婚如此單純,換言之,知道一個人目前是單身,已經不能再提供公司,許多關於這個人的思想及行為等資訊。

一家行銷顧問公司的總裁史密斯(J. Walker Smith),在接受創業家雜誌訪問時指出,人口統計式分類間的界線逐漸模糊。他表示,社會日趨多元化,消費者的種類、喜好、風格都暴增,市場被切割得很細,不再符合傳統的單一分類法,因此公司無法再根據這種分類,推斷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對他們進行行銷。

美國一家市場研究公司的主要合夥人,同時也是知名人類學家貝林福(Robbie Blinkoff)也認為,大眾市場多少已經死了。現在的市場走向個人化,不再是消費者需要適應產品,而是產品要適應消費者,公司必須為個別顧客量身訂做產品。

史密斯相信,未來消費者的態度,會取代人口統計分類,成為公司執行行銷的基礎。公司透過研究各種顧客的態度,以創造一對一的行銷內容,透過手機、PDA等通路,直接傳送給目標個人,更精準打中顧客,以盡全力去搶每一個顧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ange20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