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天騎著小gray去漁村


早上七點出發


預計走光復橋接西園路右轉接和平西路再右轉愛國西路
待轉中山南路一直騎到中山北路五段,這時候要加油,加滿!
接福林路接台
2 仰德大道然後騎過陽明山就到金山了,然後再往東騎就可以到了!


這只是預計  實際上路線有點不太一樣  呵呵


預計回程是金山往淡水再回家


 

 


那天回去找東西 阿媽就翻箱倒櫃的找


結果我看到一小袋很特別的硬幣


阿媽還可愛說 送你幾個做紀念


就隨手一抓


一個是黃銅色 民國四十三年的五角


一個也是黃銅色 外圓內方 上下左右寫著 康熙寶通


背面應該是滿文吧 看不懂


 


最後一個就是龍銀 


我還學電視上用手指輕拿硬幣中心點


然後吹一口氣趕快拿到耳邊 


果真有 ~~~~~~~~ 的聲音耶


三個當中 龍銀最屬精緻好看


我在手上把玩了一會兒


 


多麼有歷史紀念價值啊


想想曾經有誰拿過這枚龍銀


隔了一世紀又到我手中


那我之後又會轉送給誰呢


一世紀之後又是在誰手中呢


 


這人生長路 這輪迴  


這枚龍銀的出現又隱沒


看著它


我想像著一段有它的歷史








怎樣辨別龍銀真假



不論袁大頭或龍銀 都能吹的出聲音 但是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按住錢幣中心點 用兩顆輕敲邊緣 會有輕脆響亮的聲音才算是真銀成分 有的僅只灌鉛或鍍銀 有的大力摔在地上就會產生裂痕 另一種辨識是算公克數 袁大頭只要重量超過25g就是真的了 假的都只是20~22.5g左右

 


日本龍銀一圓型,的含銀量最好,約百分之90,且鑄造工藝精良,品管一流,不會有偷工減料的動作,這也和日本大和民族實事求是的精神有關..

 日本明治年間造幣史:
    明治元年,日本由香港購得全套鑄幣機器(英國人的機器,18661868年曾在香港鑄造過香港第一套貨幣),在大阪成立國家造幣廠(這時清朝的大老爺們還在為是否自行鑄幣而喋喋不休,結果有違宗法的林則徐被道光狠狠地打壓了一頓)。
    明治三年,造幣廠落成,馬上開鑄銀圓,大小幣值分為5錢、10錢、20錢、50錢、15種,將“圓”定為日本的本位貨幣,即實行銀本位制度。  
    加納夏雄者,日本明治時期著名錢幣圖案設計雕刻家(雕金家)也,日本造幣史上被稱之為“名品”的“旭日龍”系列金、銀幣皆是出自該大家之手,史稱“名之金工”。此枚龍銀乃是其為日本龍洋設計版式之一,另設計有一枚明治二年龍洋。
    日本初鑄銀圓,其意是驅逐當時在日本大肆橫行的本洋(雙柱)、鷹洋,統一貨幣。由於頭版的龍銀鑄量少,人們一時不能接受,結果這場銀圓戰是以日本龍洋的大敗而終(畢竟是明治根基未穩,日本國內尚處於兵荒馬亂的時節,幕府勢力餘孽未請,維新政令摟有不行,焉能不敗?)。
  明治三十年,日本仿照西方當時的風氣,實行金本位制,發行51020圓等面值的金幣,次年停鑄銀圓。此項措施引起日本人的巨大恐慌,紛紛拋售銀圓,套購黃金(咱們現在在市場裏見到的許多中早期日本龍銀就是當時日本人投資過來的啊,許多日本人現在還咨咨不倦的回收呢)。  
      為了防止人們用龍洋到日本國內套換黃金,日本政府將手頭上約2千萬枚銷往中國、台灣、朝鮮等地的各式龍洋經由東京、大阪兩廠打上“銀”字。所以明治三十年(含三十年)以前龍洋均有這種“銀”字版存世。分“左銀”、“右銀”兩種。“銀”字打在龍洋背面“一圓”兩邊的空白處。“銀”字在左,是大阪造幣廠產品,稱“左銀”,18,350,000枚;“銀”字在右,是東京造幣廠產品,稱“右銀”,2,100,000枚。也發現有把“銀”字打在龍洋正面,或者直接打在“一圓”上面的,比較少見。 
       明治三十四年恢復鑄造銀圓,完全沿用明治三十年前的模式,直至大正三年1914年。這個階段的日本龍銀延續了明治三十年前的“瘋狂”勁頭,銀圓貿易達頂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ange20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